这份试卷旨在全面考察学习者对电竞心理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题型多样,难度梯度合理。
《电竞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电竞心态博弈
参考教材: 《电竞心态博弈:解锁巅峰赛场的心理密码》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总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上。
1. 根据《电竞心态博弈》,以下哪项是职业是职业电竞选手最理想的竞技心理状态?
A. 极度兴奋
B. 高度紧张
C. “心流”状态

D. 完全放松
2. 书中提出的“认知重构”技术,主要用于处理以下哪种情况?
A. 提升手眼协调能力
B. 纠正因失误而产生的灾难化思维
C. 增强团队战术沟通
D. 改善赛后身体恢复
3. 当一名选手在选手在连续失利后,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训练成果,这种心态最符合书中所描述的哪种心理陷阱?
A. 自我设限
B. 冒名顶替综合征
C. 习得性无助
D. 焦点效应
4. 《电竞心态博弈》中强调,“复盘”的核心价值在于:
A. 追究个人责任
B. 寻找情绪宣泄口
C. 从经验中学习并构建新的心智模型
D. 向教练证明自己的努力
5. 在高强度比赛中,选手出现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注意力狭窄等症状,这通常是哪种现象的典型表现?
A. 巅峰体验
B. 竞技性竞技性焦虑
C. 心理衰竭
D. 过度自信
6. 书中提到的“团队心理契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对胜利的共同渴望
B. 无条件支持队友的任何决策
C. 彼此信任与尊重
D. 共同承担失败的责任
7. 对于比赛中的“垃圾话”,《电竞心态博弈》建议的最佳应对策略是:
A. 以更激烈的言辞回击
B. 将其内化为对自己的激励
C. 建立“心理防火墙”,专注于游戏本身
D. 立即向裁判投诉
8. “预防‘赢了吹,输了黑’的舆论影响”主要考验选手的哪种心理能力?
A. 压力管理
B. 外部动机调节
C. 抗干扰与情绪隔离
D. 目标设定
9. 根据教材,一个有效的赛前准备程序通常不包括:
A. 详细的战术演练
B. 积极的自我暗示
C. 过度思考可能发生的所有意外
D. 适度的身体热身
10. 电竞职业生涯中,面对退役转型期最大的心理挑战是:
A. 经济收入的下降
B. 社会身份的丧失与重建
C. 游戏版本的更新
z6com·尊龙(中国)时凯集团D. 粉丝数量的减少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心态博弈
2. 操作变形
3. 团队熔炉(Team Crucible)
4. 心理韧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请简述《电竞心态博弈》一书中提出的“执行意图”(Implementation Intention)的概念,并结合具体游戏场景(如MOBA中的开团或FPS中的残局),说明它如何帮助选手稳定发挥。
2. 什么是“冒名顶替综合征”?它在电竞选手身上有哪些典型表现?请列举至少三点。
3. 试分析“社交媒体成瘾”对电竞选手赛前专注度和赛后心态恢复的负面影响。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请结合《电竞心态博弈:解锁巅峰赛场的心理密码》的核心观点,论述一位优秀的电竞教练,除了负责战术布置外,应如何扮演“团队心理学家”的角色,以培养和维持一支战队的心理健康与高水平竞技状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阅读以下案例,并回答问题。
选手小K是一名极具天赋的新星,在常规赛中表现出色,被誉为“天才少年”。一旦进入季后赛或决赛等关键舞台,他的发挥就判若两人:操作犹豫、不敢承担风险、屡次出现低级失误。赛后采访中,他常说:“我感觉全场观众都在盯着我犯错,压力太大了,我怕辜负大家的期望。”
1. 请诊断小K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什么?(3分)
2. 运用《电竞心态博弈》中的理论,分析导致他出现此问题的两种可能原因。(6分)
3. 请你 请你作为战队心理咨询师,为他设计一套包含至少三项措施的干预方案,帮助他克服困境。(6分)
【试卷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概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C 4. C 5. B 6. B 7. C 8. C 9. C 10. B
二、名词解释
1. 心态博弈: 指在竞赛环境中,选手与自己内心(如恐惧、怀疑)、对手(如施加心理压力)以及环境(如观众、舆论)进行的动态心理对抗过程。
2. 操作变形: 在高压下,由于焦虑导致生理唤醒水平失调,使得原本熟练的技术动作出现僵硬、延迟、不精准等非正常下滑的现象。
3. 团队熔炉: 指团队共同经历的极端困难或失败的逆境时刻。若能正确引导和处理,这个过程能极大地锤炼团队的凝聚力、信任度和韧性。
4. 心理韧性: 个体在面对压力、挫折、创伤或持续逆境时,能够有效适应、恢复甚至成长的能力集合。
三、简答题
1. 执行意图: 一种“如果-那么”的计划形式。(定义)例如:“如果我方辅助先手开到对方C位,那么我(中单)立刻跟上所有爆发技能。”(举例)它能减少决策时间,让行为在高压下变为自动化的反应,从而避免因紧张导致的决策瘫痪。(作用)
2. 冒牌顶替综合征: 个体尽管取得了成功,但仍持续地内心认为自己不配、是骗子,并将成功归因于运气等外部因素。(定义)表现:① 将自己的成功最小化;② 害怕被他人发现“真相”;③ 过度工作以弥补自认为的不足;④ 难以接受他人的赞美。
3. 负面影响:赛前: 碎片化信息消耗认知资源,引发不必要的情绪波动(如看到对手的挑衅言论),破坏注意力的集中。赛后: 无论输赢,沉溺于评论区的赞扬或批评都会影响心态——赢了易骄傲或陷入无休止的争论,输了则会放大负面情绪,阻碍客观复盘和心理恢复。
四、论述题
* 要点1: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建立开放、非批判的沟通文化,鼓励队员表达压力和困惑。
* 要点2:进行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 引入正念、呼吸放松、可视化训练等方法,并将其纳入日常训练体系。
* 要点3:管理团队动力与人际关系。 敏锐察觉队内冲突,化解矛盾,通过“团队熔炉”建设团队凝聚力。
* 要点4:个性化心理支持。 了解每位队员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指导和激励。
* 要点5:帮助队员树立健康的胜负观与身份认同。 引导他们将自我价值与比赛结果解绑,建立长期成长型思维。
五、案例分析题
1. 主要问题: 严重的比赛焦虑/怯场,具体表现为“评价忧虑”和“害怕失败”。
2. 原因分析:
* 外部压力内化: “天才少年”的标签带来了过高的外界期望,他将这种期望内化为必须完成的任务,产生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 灾难化思维与注意力错配: 他将观众的关注灾难化为“等着看我出错”,导致注意力从比赛本身转移到对结果的担忧和对自我形象的维护上。
3. 干预方案:
* 认知行为疗法(CBT): 帮助他识别并挑战“我必须完美”、“一次失误就全完了”等不合理信念。
* 系统性脱敏与模拟训练: 在训练赛中创造高仿真压力环境(如安排观众、提高赌注),让他习惯在压力下操作,降低敏感度。
* 过程目标设定与注意力锚点训练: 引导他从关注“赢”转向关注“每次对线的细节”、“每一次技能的命中率”等可控的过程目标。并在比赛中设置一个具体的“注意力锚点”(如英雄的血条、小地图),在他感到紧张时将注意力拉回。








